奮進之歌——觀電影《天河》有感
宋鳳花
電影《天河》對我心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靜。一個月來,我的腦海中時常出現董望川、周曉丹、江浩等先進人物的形象。他們以大局為重、舍小家顧大家,不怕困難、敢于擔當,苦拼實干、一往無前的精神匯成了一曲奮進之歌,時時激勵著我不懈怠、永向前。 從1952年毛主席提出“借水”設想,到62年后夢想成真,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砥礪奮進一甲子,世紀工程終于成為現實。電影《天河》主要展現的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艱辛與偉大。作為中線工程副總指揮的董望川,為了國家的水利事業,不畏艱辛、不辭勞苦,把國家賦予的使命看得高于一切,多少次被親人誤解,多少次頂著壓力忙碌在工程一線,這種忘我的工作境界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了什么叫有強烈的事業心、責任感,什么叫真正的愛崗敬業。董望川勇于創新、攻堅克難、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。作為董望川的妻子,負責移民、治污的副市長,周曉丹身患心臟病、敢啃硬骨頭,堅持原則、嚴厲治污,櫛風沐雨,以誠感人,書寫了移民干部以身作則、務實為民的風采。年輕工程師江浩用智慧創造著一個個技術奇跡,他孝敬父親、關心女兒,但是關鍵時刻,他更深愛自己的崗位。缺氧狀態下,江浩冒險更換盾構機刀片的細節,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國大于家、集體大于個人的情懷和迎難而上、奮勇拼搏的精神。影片真實再現了南水北調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困難,再現了各級干部和群眾面對困難,敢爭先、創一流,不怕難、奮力拼的精神,再現了中華民族開拓創新、團結進取,一步步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和風貌。 《天河》是中華民族水利事業的奮進之歌。無數個水利人胸懷大局、舍棄自我,攻堅克難、無怨無悔,用自己辛勤的付出書寫著人間大愛。正是這個先進的群體促成了南水北調這項偉大工程的成功。目前,南街村已經吹響了培養先進群體的號角,每個人都要把水利人敢想敢干、敢爭天下先的創新精神,與天斗、與地斗、與自然環境作斗爭的大無畏精神,吃大苦、耐大勞、一心為公的奉獻精神,舍小家、為大家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,爭做本行業的先進。先進個人多了,就會形成一個個先進群體。只要群體先進,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題,就會創造一個個人間奇跡。讓我們緊跟村黨委,在培養先進群體思想的指引下,以水利人為榜樣,以南街村的發展為己任,團結協作,努力拼搏,共同演奏建設共產主義小社區的奮進之歌!
|